佛学入门指南:如何理解福德与功德的区别与联系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21 浏览:547次

功德和福报是学佛过程中的高频词修行,我们经常会听到下面这句话:

"觉悟幸福,功德无量!"

"你的孩子真懂事,你真有福气!"

"多生多世积累善根、福报、因缘,今生才能遇到佛法,要好好珍惜!" 可见,功德和福报都是值得追求的。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我们往往并不清楚。

佛家修行讲究明因果,所谓 "因地不真,果招曲折"。在这方面,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的对话就是给我们一个警示。

佛学入门指南:如何理解福德与功德的区别与联系

梁武帝:"朕即位以来,建寺、写经、度僧,记载无数,何功之有?"

达摩祖师: "无功"。

梁武帝:"为何无功?"

达摩祖师: "此不过人天小果,有漏因缘,如影随形,虽无实有。"

--景德传灯录

相传,梁武帝曾四次舍身出家,受具足戒,建寺庙,写佛经,一生教化僧人无数,但达摩祖师却用 "人天小果,有漏因缘,虽有不实 "来概括他所修的功德。可见,不明功德差别,糊涂修行,多做与佛法有关的事,难得真实利益。

六祖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对什么是功德,作了具体、深入的解释: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心无挂碍,见性成佛,真善美,谓之功,谓之德。内心谦卑是功,行为得体是德。自性中立万法是功,心中无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运用无色是德。若求功德法身,依之而行,是真功德。

可见,"功德 "必须是见性平等、无我自在、证悟法身的内在修为。但是,如果像梁武帝那样,只是对外行布施、供养等善事,对内却执着于自我形象,追求回报,那就只有 "福德 "而没有 "功德 "了。

福和功的共同点是都有 "德"。"德 "是 "获得 "的意思。"福 "得的是 "福","功 "得的是 "功",具体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福道: 以贪心、分别心、求回报心等有漏心行善,对所做的善事念念不忘。

功德: 通过修习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有了 "三轮体空 "的观照,就能无所执着地行善积德。

例如,当一个人进行布施时,他会认识到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的空性。知无施者,则无求福;知无施者,则无傲慢;知所施为空,则无贪求。

祝福: 可以自己享用或与他人分享的外在祝福。例如,布施或供养自己的衣食住行,让他人也能使用并获得利益。

功德:它是戒律、禅定和智慧的内在修养,由修养者自己获得,不能转让给他人。如果功德可以转让,那么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们又何必苦口婆心地劝我们修行,直接把功德给我们不就行了,佛道速成,他们岂不更轻松?

所以说,"佛法无边,唯有修行 "修行,"佛法无边,唯有修行 "修行,"佛法无边,唯有修行 "修行,"佛法无边,唯有修行 "修行。俗话说:"修福不修慧,大象挂项链"。如果不修止观、禅定、智慧,贪、嗔、痴就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享受到三恶道所积累的福报。

功德: 远离痛苦,超越六道轮回乃至十法界,证悟佛果。

可见,在福报和功德中,功德是最殊胜的真实利益。当然,功德也很重要,但如果不能成为解脱轮回、证悟菩提的因缘,那么功德终将成为空性。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明白其中的差别,以清净平等的心勤修善业,早日实现功德圆满,成就佛道,利益一切众生。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念佛放生中心 念佛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