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放生的歌曲有哪些,放生的误解是什么,都有哪些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10-21 浏览:893次

一、打胎放生泥鳅好还是鱼好

1、此种计虑,似乎有理,实则为阻人善念,助人杀业。其人幸得为人,或不至身受杀戮,故作此无理之理,以显己之智,能折伏放生者。使彼为鱼,及诸生命,当受杀时,断断不肯起此种想念。唯冀有人救己之命,别无他种“救亦恐或后来又被别物所食,别人所得,唯愿甘心受戮,免致后复遭殃”等想。果能当此时,作此想念,尚不足为训。况万万不能当此时作此想念,而于无关痛痒时,作此阻人善念,启人杀机之语。其人来生,若不自受其报,则日月当东行,天地当易位矣,言可妄发乎。

2、大鱼食小鱼,固有此事。放之又遭捕,亦不能无有。若谓小鱼被大鱼食尽无余,则无此事理。放者尽被人复捕去,亦无此事理。何得如是过虑?譬如救济难民,或与一衣,或与一食,亦可不至即死。在彼则当曰:“此一衣一食,何能令彼终身温饱,与之有何利益?不如令彼冻饿而死,便可不至长受冻饿矣。”又如强盗劫人,有力者为之捍御。彼将曰:“汝若能捍御彼一生,则为甚善。唯捍御一时,究有何益?反不如任彼抢劫一空,后来不至再被抢劫之为愈也。”父母之于子,常常抚育,而慈母不能抚身后之子。彼将谓:“既不能抚育,不如杀之之为愈乎?”君子修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彼必期于万无一失,方肯行放生,则令世人尽寿皆不行戒杀放生之事矣。其人将来必膺万无一人能救己于死也,哀哉,痛哉。

佛教放生的歌曲有哪些,放生的误解是什么,都有哪些

3、见人杀生,能救则救。否则发大慈大悲心念,以期杀生者,并所杀之生,各各消除业障,增长善根。而所杀之生,即从此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岂可不依佛意,妄生瞋自瞋他之烦恼,而通宵不寐也。不观周安士先生见一切神祠,及一切畜生,皆劝发菩提心,令求生西方乎。(此系依佛言教,非彼自立。)纵彼不领会,而我之悲心已诚挚恳切矣。此实助成净业之大宗也。

4、买物放生,若依究竟自愍愍他而论,固当埋之不可仍倒于水中,以死物浮水,究非善策。若谓已死,与家人食,并施与贫人,亦无不可。当令食者多多为彼念佛,以此是放生物,否则食之有罪过。若能为彼念佛,则彼此各有利益。以此相劝,亦能诱彼食者少种善根。

5、光一向不主张于佛菩萨诞期,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铁案。捕生者特为放生者多捕,则买而放者,亦多有因放而捕来耳。然人情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则有名。又人情多以因循了事,若不于此各日放,则便不肯特为买放矣。……放生以志诚为彼念佛持咒为本。所有仪式,亦不过表示法相而已。如有其人,固宜按仪式行。否则但竭诚念佛即已。

6、
问:佛教所说的“空”有哪些意义?

7、:空(梵语为sunya),大乘佛法最根本的原理即是空义,如来说空的道理,是要令众生破迷启悟,是转凡入圣的关键所在。

8、空(梵语为sunya),大乘佛法最根本的原理即是空义,如来说空的道理,是要令众生破迷启悟,是转凡入圣的关键所在,大体上可分为两层深义:世间诸法本来空性:一切诸法空无自性,不管有佛无佛来人间,一切万法当体本空,诸法空性是一切法之性,一切法之性即空性;有佛来人间,诸法是空性,无佛来人间,诸法也是空性。诸法空性不是佛的创造才有,因此,大圣佛陀苦口婆心一再殷勤告诉我们,世间诸法空性的存在,是必然如此,法尔如是,原来如此,法非佛作,亦非余人作。

9、大般若经云:“一切法一性非当知诸法一性,即是无性;诸法无性,即是一性;如是诸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若菩萨摩诃萨能如实知,诸所有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则能远离一切执著。”

10、如来说空义,是要破除众生虚妄执著:众生有执著的病,对一切世间诸法样样执著,样样执著样样病,因病故有生死轮回,大圣佛陀慈悲众生,广说诸法空性之道,普令众生了知诸法本空,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是名空义。知空当下去除对诸法之执著,一旦对世间诸法不执著,菩提自性则无束无缚,无惑无动,光明自在,解脱自得。”

二、放生一万元找到理想工作

1、大般若经云:“佛、菩萨、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七道品、六道、十八界、六度、十二因缘、四圣谛、生死涅槃、烦恼菩提、有为无为、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如是一切名,皆是假立,为表诸义,施设诸名,故一切名皆非实有,愚夫异生,于中妄执,菩萨方便善巧,教令远离,勿执著一切施设假名,名无实际,自性皆空故。”

2、慧是包括知识范围的“认识心”和“检择力”,知识不能涵盖慧的内容,从知识可以升华到慧的领域,佛教不是知识的宗教,却是使知识升华为智慧的宗教,那是因为除了肯定世间的知识之外,更着重在超知识的“悟”的经验下而获得智慧,智慧便是由悟而得的超知识的“认识心”和“检择力”。不过,慧的获得虽在于悟,慧的寻求,仍不能离开知识,它有“闻”、“思”、“修”的三个连环性的步骤:

3、
闻慧——虚心学习

4、
佛教徒修行成佛的方法,称为学佛,在烦恼没有断尽以前的人,称为住于“学地”的“学人”,并且每天应该记诵四句话:“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就是说:如果你有成佛的愿望,你当断尽一切的烦恼,救度无数的众生;如何断烦恼?怎样度众生?那就非得学习种种方法不可了。因此,对于佛教徒而言,有一天不成佛,就得有一天学习,假如最初你是一个没有学习兴趣的人,当你对佛教产生信心之后,你便不会不学了。

5、
闻慧的学习方式,是用耳朵和眼睛等的官能。听人开示佛法,讲解经论,是用耳朵;自己阅读佛教的经论,看佛教道场的庄严神圣和僧尼的威仪齐整,是用眼睛。凡此种种,只要能够使你的身心得到若干乃至少许益处的,均称为闻慧。进一层,悟性高的人,或者修学佛法有了相当工夫的人,他们可以从与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接触之中,学习到佛法,也能从人与人的平常应对接谈之间,学习到佛法,尤其在中国禅宗的记载,这种例子特别多。因此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之中,世间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才是真实的佛法。不过,人们最初理解佛法,需要通过佛经的说明而已。

6、
思慧——缜密研究

7、
对于已经听到和看到的东西,应该下一番研究的工夫,来消化它们,将你从各方面学得的东西,当作没有经过处理的原料,然后,依照你的理解程度,分类研判,把你觉得适合你程度及当前用得到的,接受下来。被你怀疑的东西,你尚无法理解的东西,或者觉得无关紧要的东西,便把它们搁置一边,作为参考,当你的程度高升到某一阶段之时,现在以为没有用,不合理的东西,也正是那个阶段觉得最有用、最合理的东西。因此,佛教徒的学习态度是精密而且客观的。

8、
修慧——实际体验

9、
学以致用,把学到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出来。慧的表现,是全部身心的实际体验,它与知识的最大不同者,知识可以贩买,可以现买、现卖,一般的知识分子,可以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慧则不同,慧是身心内在的体验,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可以传授如何获得慧的方法,慧的本身乃是无法传授的。又所谓“大智若愚”,正因为慧不是知识,无从说明,所以有大智慧的人,很可能是不善于辩论的人,但他必定是有完美人格的人。如果要认识“慧”是什么形态,也许可以从考察一个有道之士的实际生活中,得到若干印象。

10、修慧,修什么呢?修习如何获得慧的方法。关于这一点,我已告诉了诸位:从闻、思所得的慧,指导我们持“戒”和习“定”,便是修慧的具体内容,再由持戒和习定,产生更强的慧力,如此循环不已,最后,便是最高、至尊、无上人格的完成—佛陀。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念佛放生中心 念佛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