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哲学的启示:四篇佛学问答详解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27 浏览:613次

佛教-生活实践四问答

宽净长老答疑室组织机构

问:在家居士应如何降伏淫欲?

答:还是要修不净观。但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观察自己所爱的人,不净观就无法生起;如果淫欲生起,不净观就无法修持。那么该怎么办呢?先观照自己不净,然后随着不净观智慧的增长,逐渐观照所爱的人不净,这样就能观想他们了。如果一个居家者不愿意修持不净观,他就无法放弃爱。既然有了离欲修不净观的意愿,只要持之以恒,精进不懈,修不净观成功了,就能降伏淫欲,无碍圣道的修行。

问:法师说过,修四圣谛可以去除嗔恨和贪欲之毒,但在家人忙于俗务,只能利用零碎时间修四圣谛,如何发心?

答:的确如此!家人要工作,没有那么多时间,只能利用业余时间修习四圣谛。但是,如果你用心修习四圣谛,你不需要使用电子计算器,但如果你在心里再想一想,你觉得修习佛法、成就圣道值得吗?与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相比,又有什么价值呢?你再看一遍。如果你认为修习圣道的价值真的胜过世俗的财富和幸福,即使你暂时不能出家--我建议你这样做--你花四个小时在社会上工作,同时也花四个小时修习四圣谛的圣道。如果你有正确的业力,最好完全放下,出家专修四圣谛,这样你也能回归净土。如果你每天只花零碎的时间--这里半小时,那里一刻钟--这样是不行的,你很难有所成就!

问:"学佛三年,佛在天上!" 这的确是古代大师对后世学子的告诫,但佛教徒应该如何激励自己不气馁呢?

答:人必须树立无常观,才能不退步。如何树立坚定的信心,勇于实践?如果深入学习佛法,增长智慧,就会对生死的缘起有深刻的认识,就很容易对生死产生厌离。然而,这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不要说在家居士,就连出家师父也不愿意深入广泛地学习佛法--"我现在能说能写,何必这么辛苦"!这样,对佛法能有多少信心?

何来无常观?如果医生告诉你,你得了癌症,最多还能活三十天,那么你就有了无常观。"我就要死了,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没有了" 当你有了这种认识,即使不放下也要放下,就能真诚勇敢地念佛,坚决求生阿弥陀佛国。这种无常观非常强大。

假设我们通过学习佛法得到了警醒,我们不需要得癌症也可以有这样的无常观,我们一样可以勇往直前,不退反进。如果我们不修习无常观,认为自己还有一百年可活--"无所谓!我就看看花花世界,享受90年"。那么,勇猛的心智当然无法发展,人也就离佛很远了。

问:为什么人眼看不到《金刚经》中提到的天界、阿修罗界、地狱界和饿鬼界?我需要修炼到什么程度才能看到它们?

答:人的肉眼非常小,所以看不到;有了天眼就能看到。要想拥有天眼,必须先修炼禅定;但拥有禅定并不一定就能拥有天眼。在达到禅定后--至少在禅定的第一层以上--必须进一步修炼天眼,只有在修炼成功后才能看见。

问: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在?

答:心中无忧,便是自在;心中有忧,便是不自在。如何才能无忧?修习四圣谛!修习四圣谛可以降伏烦恼。如果观身不净,爱欲就会渐渐变少,渐渐消失;如果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自然不能无色无声无味。如果能时时在心中观照诸法空性,当你寻求不可得的心时,还会有烦恼吗?可得的烦恼呢?自然自在!

问: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常常感到孤独,怎样才能不结婚,心里不孤独呢?

答:"感到孤独",说白了,就是欲望之间的关系,有欲望但没有结婚,就会感到孤独,没有欲望就不会感到孤独。欲界的人,人间的人,甚至欲界的人,都有欲望,都害怕孤独。但是,在七彩天界的人没有欲望,不需要结婚;他们独自生活,没有孤独感;因此,人应该学会无欲无求。其次,如何才能不结婚,心中不感到孤独呢?你必须与佛法相应,以佛法为友。如果你欢喜《般若经》,《般若经》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你欢喜《法华经》、《华严经》,这些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你欢喜《大般若经》,《大般若经》就是你的朋友。总之,如果你能以佛法为友,你就不会感到孤独!

问:如何对治嫉妒?

答:"嫉妒 "在佛经中被解释为 "不忍他人名誉";当别人有名誉的事情时,我心里不舒服、不快乐,同时心里还有一点嗔恨。

简单地说,有三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应该这样想: "我现在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得圣道,得《佛说楞严经》,我所欢喜、所恭敬的是圣人的境界。我现在所 "嫉 "的境界,还是凡夫妄想不实的境界,有什么好嫉的呢?" 这样一想,"嫉妒 "自然就不 "嫉妒 "了。这是一种方法。

其次,培养自性空、法性空的观照。观想没有可嫉妒的人,也没有可嫉妒的人,观想可嫉妒的境界是不可得的,这样就不会嫉妒了。

第三,发自内心真诚忏悔。到佛前长跪思惟:"弟子某某刚刚遇到因缘,生起嫉妒心,心中非常苦恼,希望诸佛菩萨慈悲帮助我,让我随喜他人的功德,不要嫉妒。" 然后向佛祖磕头。这样多做几次,你的嫉妒心就会慢慢变淡,也就不会嫉妒了。嫉妒是一种非常可耻和丑陋的行为,确实应该想办法消灭它!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念佛放生中心 念佛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