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修行:揭开名字背佛教文化内涵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4-16 浏览:350次

出家人应该用什么样的名字?本来,这已不是什么问题,但近来有一个人出家后,仍用自己的俗名,在佛教杂志上发表一些杂文,并发布新闻,为教界做广告,于是引起不少人的质疑。

实质上,出家后仍用俗家名,虽然有违传统规范,但也未必没有做到 "标新立异",也许出家后仍用俗家名,是想搞什么复古运动?

出家修行:揭开名字背佛教文化内涵

我们考察佛典,佛陀的大弟子,在俗时用什么名字,出家后,仍用什么名字,佛陀收弟子出家后,从不另赐名字,所以舍利弗、目犍连、阿难、罗睺罗,都是在俗时用的名或姓、 尤其是姓氏,常与世俗同,比如鸠摩罗什就是姓氏,所以佛陀座下弟子中,有很多人叫鸠摩罗什,如达摩迦叶、提婆达多鸠摩罗什、提婆达多鸠摩罗什、提婆达多鸠摩罗什、提婆达多鸠摩罗什、提婆达多鸠摩罗什。所以在佛陀的弟子中,有很多弟子叫伽耶,如达摩、跋陀伽耶、优楼伽耶、摩诃伽耶等等,弟子中本有伽耶,在家弟子中更有伽耶,姓伽耶,姓伽耶,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佛之前在人间成佛的伽耶佛的姓氏。即使我们的祖师爷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也是姓佛的,所以僧姓俗名,并非新发明。

佛教到了中国,最初来自西域的僧人,我们往往以他们的国籍,作为他们的姓氏,天竺国来的,就叫竺某某,如竺法兰、竺佛索、竺淑兰等;越支国来的,就叫支某某,如支娄迦谶、支谦等;康居国来的,就叫康某某,如康心惠等;安息国来的,就叫安某某,如安世高等。 康居国至,则称康某某,如康新会等;安息国至,则称安某某,如安史高、安宣等;安息国至,则称安某某,如安史高、安宣等、 等等。例如,从安息国来的人被称为安某某,如安世高、安玄等;最初在中国成为巫师的人仍然使用他们的普通姓氏,如严佛通、朱士行等; 但也有从师姓的,跟随谁就成为谁,如于法然的弟子于法开、于道素,竺道潜的弟子竺法佑、竺法云、竺法济等。有的僧人因师而姓,有的僧人因私慕而姓。因此,中国早期的僧侣大多使用朱、支、康等姓氏。但来自西域的僧人却没有姓氏。

不过,在西域来的僧人中,以三宝--佛、法、僧为姓氏的也不少(注 1),如佛山跋陀、佛山子、佛图澄、佛图罗刹、佛图跋陀罗等,都以佛字为姓氏(佛图、佛图、佛图、佛图在梵文中与佛同音); 以及昙摩罗刹、昙摩难提、昙摩耶舍、昙摩流支、昙摩耶舍和昙摩耶舍。以 "达摩 "为姓氏的中国僧人(梵文的 "达摩"、"法"、"达摩 "也是同一个单字);僧伽罗三藏、僧伽罗提婆、僧伽罗提婆、僧伽罗达摩、僧伽罗梵天等,都是以 "僧 "为姓氏,因此以 "达摩"、"僧 "为姓氏的人较多。

至于用 "释 "字为姓的僧人,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以晋代为开端的,那是由于道安法师(西纪312-385年)的倡导,他在以 "释 "字为姓之前,以 "朱 "字为姓,所以在佛教史上,可以看到释道安和朱道安这两个名字。道安主张僧以释为姓的原因,是佛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有四姓出家,无复本姓,但曰沙门释子,所以然者,由我所生,由法所成,其犹四河,皆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池中出。" (增一阿含经》)(注2)

这是在各部大法中也说过的,但道安大师,不但未见过大法,在其创立时,以释迦为姓氏的时候,加了一部《阿含经》,尚未传到东方,便由僧伽罗提婆译出,毕竟带有悬佛之意,所以从此以后,眷属以 "释 "字为姓,便逐渐普遍了。

其实,这也是中国人的发明,因为佛陀的弟子,并不都以释迦牟尼为其姓氏,虽然由于印度宗教的复杂多样,且每一宗教,都有其弟子,印度俗称和尚为沙门,如要分清沙门的宗教信仰、 就得以教名来辨别,如尼干子之外有沙门道,婆罗门教中有沙门,所以在罽宾出家的人就以 "释子 "来区分,称为 "沙门释子",让人一听就知道是罽宾的僧人。因此,"沙门释子 "一词只是表明身份的类型,并不包含姓氏的含义。

至于 "四姓之族,已非本姓 "的说法,四姓之族只是表明种族阶级,而非姓氏的含义。在古代印度社会,人们被分为四大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阶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壁垒和差距。阶级之间壁垒森严,贵贱悬殊。婆罗门种族的人总是高贵圣洁的,首陀罗种族的人总是卑微下贱的,这在印度其他宗教--尤其是婆罗门教--的观念中是牢不可破的;只有在佛陀的心中,一切都是平等的。因此,一旦成为佛教徒,就不再有四等之分,所有人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但这并不包含否定俗名的意思,如俗名之多,在印度就有四种以上的姓氏,当也可知。

那么,准此说来,今天的出家人,不以释字为姓,仍用俗名俗姓,也是对的吗?这也未必,因为凡是一种好的风尚,成为大家公认的习惯,如果没有更好的理由和绝对的必要,我们大可不必去破坏它,破坏了旧的好的,又不能创造新的更好的,我们大可不必去破坏。中国僧人以释迦牟尼的字为姓,虽然没有原来的佛教规范,但却能将僧人弟子的姓氏统一起来,也表达了僧人和合的意义。

我们再说法名的由来,这在佛教原典中,也是没有根据的,佛陀成道以后,从鹿野苑初度五比丘出家、 直到末度灭度的末度须菩提出家,都没有取一个法名的弟子,佛教来到中国后,最早有史料可考的中国沙门,是阎浮提,浮提二字,可能正是他的法名; 早 另一位有史料记载的高僧是朱士行,"士行 "二字不像是法名。即使说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都有法名,甚至朱士行也在其中,但其后法学的建立和字辈的产生,却不是中国佛教的本来面目,中国原来的僧人,虽然也有师承、 但却没有法派和字辈的排列,它是出于越初祖师分灯之后,为了建立门户,标示出传承弟子,才有了法派和字辈的名称。法门之名即弟子之名。其实,早期的禅师,并没有这样的招牌名,比如百丈怀海就是南涧怀让对世俗观念的再传播,他们是gr因此,今天虽然没有反对法脉的正面理由,但也不必把法脉当回事。禅宗的辈分,是仿照中国的宗谱,但在宗谱中,大房出晚辈,中房出长辈,这在佛教说来,是绝对错误的,佛门弟子都是要入佛门才能分出高低贵贱,戒律的尊卑次序,怎么可以用送字辈来安排呢?否则,便是非法擅权,非佛所授!

那么,法名的规定也可以废除吗?这大可不必,佛教到了中国,僧人使用法名,由来已久,就是在小乘的南方佛教,他们的僧人,也有他们的法名,法名表示已经进入佛门,一切重新来过,所以法名的取得,也表示一种新的生命--佛教的生命。因此,法门字的传承并不重要,法名的使用,却是一件好事。不过,僧人收徒,不一定非要承袭宗派之字而取法名,弟子之法名,也不必专以某一字为本。

最后,我想顺便提一点: 一直以来,出家人往往爱用僧字作为称呼,这是对的,但也是不对的,僧字是梵文sangha的简称,sangha的本义是众,我们中国以三人为一,佛教则为四人,四比丘以上的团体,称为僧团,四比丘以上的聚会,称为僧羯磨,一个比丘甚至三个比丘、 都不能称为僧伽,只能称为沙门或比丘(比丘尼),如比丘(比丘尼)被称为僧,那还说得过去--是僧伽中的人,所以在本文前面所举的几位来自西域的僧人,就是以僧伽为姓的,今天有些人以僧为姓而不用释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的。但如果以僧字为名,自称和尚或某某和尚,那就不对了,因为和尚不能代表僧伽,比丘自不能为僧。也有一些出家人,为了自我谦虚,在书信中常常自称某某小和尚,那简直是玷污了僧宝,你可以谦虚,怎么可以代表所有的僧众都对人谦虚呢?虽然在禅宗祖庭里,自称 "老和尚 "的也大有人在,但那不是佛教的制度。

注 1

佛陀圆寂时,规定了比丘们的称呼,他说 "诸比丘欲自立名者,当从三尊。(禅一阿含经》卷 37,"八难",42-3)。

注 2

(1)《增一阿含经》卷37,"八难 "4.2-4:"佛告阿须伦......,我法中有四种种姓,我法中有四种种姓,为沙门者,不立前名而立后名,犹如大海,四大河皆入大海,但有一味而无别名。一味而无别名"。

(2)《禅一阿含经》卷4.4《十不善业品》4.8-3:弥勒佛时,"诸比丘皆号慈氏弟子,如我今日,诸声闻皆号释迦牟尼弟子"。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念佛放生中心 念佛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