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黑鱼去哪里放生,律宗祖庭:西安净业寺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3-15 浏览:856次

一、济南小鱼去哪里放生

1、净业寺是国务院确定的142座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中国佛教律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位于西安南郊长安县终南山北麓之凤凰山(亦称“后岸山”上),距西安市约35公里。净业寺始建于隋末,唐初为高僧道宣修行弘律的道场,因而成为佛教律宗发祥地。《长安古刹提要》载:“律宗之净业寺,犹相宗之慈恩寺也。因道宣住终南山,又称为南山宗,今寺为各丛林之冠。”

2、净业寺所处凤凰山山形如凤,地脉龙绵,山势奇古高峻,林壑幽深。净业寺踞处山腰,坐北朝南,东对青华山,西临沣峪河,南面阔朗,可眺观音,九鼎诸峰,是净心清修的道场。

3、净业寺建于隋朝,唐初为高僧道宣的弘法道场,因而成为佛教律宗祖庭。道宣律师在贞观年间住在丰德寺,传说有护法神告曰:“彼清官村故净业寺,地当宝势,道可习成”。净业寺的名子由此而来,也说明白泉寺、净业寺同属一寺。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述,麟德二年(665年),唐高宗诏令道宣于此建石戒坛。

4、后人因道宣长期居住终南山,尊称他所弘的《四分律》为“南山宗”,亦尊称他为“南山律祖”。道宣律师门下有受法传教弟子千人,著名的有大慈、文纲和文刚的弟子道岸、道宗等,后由道宗的再传弟子鉴真将律学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律宗祖师。后世研习律经,都以道宣的解释和规定为依据,至今中国出家的僧徒仍大多以道宣的学说为自己持戒的楷模。

5、唐高宗乾封二年,道宣在终南山清宫精舍圆寂,弟子为其建舍利塔于寺后峰顶,永作纪念。

6、西安城内西北角的广仁寺是陕西省现存的唯一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它由康熙帝在西巡陕西时下令建造。广仁寺的修建体现了康熙帝通过藏传佛教以达到笼络蒙藏上层僧侣,巩固清王朝对西北、西南边疆地区统治的政治策略。根据原始资料,我们发现,康熙帝对广仁寺的修造高度重视,在诸多方面给予了支持。

7、《清实录》载,康熙四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康熙帝开始西巡。十一月十五日,他抵达西安。在西安逗留的一个星期中,康熙帝接见了青海和硕亲王等蒙古族贵族、检阅了驻扎在西安的八旗官兵,蠲免了陕西、甘肃两省康熙四十二年以前各项积欠的银、米、草、豆、钱、粮,派遣官员祭奠了周文王、周武王等圣君的陵墓等等。二十二日,他离开西安返回北京。[①]康熙四十三年五月十三日,西安将军博霁、陕西巡抚鄂海在给康熙帝的奏折中说:

8、……四十二年冬,皇上临幸陕西,回銮时特颁谕旨,赏银交付奴才,于教场西北隅创建大庙。工竣,奴才等奏闻,复奏请庙名、大殿挂匾。蒙皇上体恤,以大字书庙名,命名为广仁寺,并赐大殿御书慈运锡殷大字匾额,一并赍到后,奴才等恭雕两匾额字工竣,已于去年十月初七吉日敬悬。今年正月十一日,敬移开元寺诺特哈达喇额赫佛供献毕,我等遵旨以喇布札布巴喇嘛为达喇嘛,选小喇嘛十五名,共祝圣寿无疆,诵经七日。时西安满汉文武大小官员、兵丁、通城士民等皆齐集,纷纷拈香叩头,不胜欢悦,言皇上临幸西安,遍赏天恩,且建此大庙,未令民出一力,赏赐库银,为国民照内地式样建美庙,【原档残缺】。[②]

9、这条奏折涉及广仁寺初建的重要内容:第康熙四十二年冬,广仁寺的修造工程就已开始。第它由康熙帝下令修建,属于敕建的官方寺院。[③]第建寺经费由国库支出。第寺名和大殿匾额由康熙帝所赐。第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第住寺喇嘛喇布札布巴由康熙帝选任,职衔是达喇嘛。第广仁寺已开始举行佛事活动为康熙帝祝寿。第广仁寺仿照了汉传佛教寺庙的建筑式样。

10、还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博霁”在雍正朝《陕西通志》中作“博济”,当属满文姓名的异译。博霁是满洲镶白旗人,从康熙三十一年起担任西安将军。[④]康熙四十三年起,他任职西安将军兼川陕总督。康熙四十七年,博霁以年老为由辞掉了这两项职务。鄂海也是满洲镶白旗人,康熙四十年,他以西安布政使升任陕西巡抚。康熙四十九年,鄂海任川陕总督,任职到康熙六十年[⑤]。

二、三亚哪里放生鱼

1、其次,博霁上奏折的时间是康熙四十三年五月,他说在去年十月初七日就已经将匾额悬挂好了。时间不对。《清实录》中记载得很清楚,康熙帝在康熙四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才抵达西安。这意味着广仁寺开始修建必然在十一月十五日之后。十月初七日该寺的匾额就挂好了自然匪夷所思。很可能是满文翻译者在这里出现了错误。

2、再次,大殿匾额的四个大字不是“慈云锡殷”而应该是“慈云西荫”。雍正朝《陕西通志》载:“广仁寺,在西和园教场傍,康熙四十四年圣祖敕建。西巡时御书‘慈云西荫’四字匾额,并御制碑文[县册]。”[⑥]据乾隆朝《西安府志》和嘉庆朝《长安县志》的记载,广仁寺大殿匾额上的题字均为“慈云西荫”。[⑦]此外,康熙四十四年严格说来是广仁寺建成的时间。

3、最后,达喇嘛是清代驻京喇嘛中的一种。这里涉及比较复杂的清代驻京喇嘛制度。

4、驻京喇嘛制度滥殇于顺治朝,不过,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会典》中还没有出现“驻京喇嘛”的称谓。“驻京喇嘛”[⑧]一词在《清会典》中最早出现在嘉庆朝《钦定大清会典》中。驻京喇嘛并非简单的地理概念,不仅仅指驻锡、生活在北京的喇嘛。驻京喇嘛是一个宗教事务管理意义上的概念。它是指以北京为中心所管辖地区的蒙、藏、满、汉喇嘛群体。驻京喇嘛所管辖的地区不仅有北京,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延伸到盛京、热河、多伦诺尔、五台山、内务府三旗、东陵隆福寺、西陵永福寺、西安广仁寺、归化城等诸多地区或寺庙。例如,在嘉庆朝《钦定大清会典》中,伊犁的掌教堪布和四川懋功广法寺的堪布都从驻京喇嘛中选派人员前往任职,三年一更代。[⑨]因此,这两名堪布即使在伊犁和四川管理藏传佛教事务也属于驻京喇嘛。

5、清朝的驻京喇嘛制度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顺治十四年题准:“京师设四札萨克喇嘛。盛京、西勒图库伦、归化城等处,各设首领喇嘛。其下各设德木齐一名。”[⑩]“札萨克”亦名扎萨克,蒙古语音译,意为“执政”,是清代对蒙古族住区各旗旗长的称谓,是一种官职。“札萨克喇嘛”一词说明清王朝在设立喇嘛职衔时借鉴了管理蒙古地区的行政体制。

6、康熙十六年题准:“扎萨克首领喇嘛,给与印信……盛京、西勒图库伦、归化城首领喇嘛,亦给印信……”[?]颁发印信给扎萨克首领喇嘛及盛京等地的首领喇嘛,说明到康熙时期,驻京喇嘛的职责更重,事务也更多了。

7、康熙三十二年,康熙帝召二世章嘉呼图克图进京,并任命二世章嘉为扎萨克达喇嘛。扎萨克达喇嘛是当时京师喇嘛中最高的职衔。次一级的是副扎萨克达喇嘛,接下来是扎萨克喇嘛和达喇嘛。

8、到乾隆朝,驻京喇嘛制度成熟并定型,但一直到光绪朝,驻京喇嘛制度在小的方面仍有一定的变化,因该内容与本文无关,不拟赘述。

9、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初九日,鄂海向康熙帝上奏折请安。康熙帝在奏折上朱批道,川陕总督博霁奏请的广仁寺寺名和大殿匾额的字已写好,一并赐给。他令博霁、鄂海等人悬挂。可见,康熙帝第二次为广仁寺题写了寺名和大殿匾额。原因可能是康熙帝对首次撰写的字不甚满意。而且这第二次撰写的字体与第一次的不同。他在朱批中说“会同楷书悬挂之”[?]。据此推断,康熙帝第一次书写的字体是楷书,与第二次的有异。康熙帝还让鄂海等官员在西安城里挑选合格的喇嘛,作为广仁寺住寺喇嘛的候选人,将情况上报给他。广仁寺建寺的情况要立碑。如果鄂海等先将碑的大小、式样上报给他,他会先写好碑文,再赐给广仁寺。[?]

西安黑鱼去哪里放生,律宗祖庭:西安净业寺

10、六月十一日,鄂海上奏折说,本月初五日,他收到了御书,率领各级官员恭敬地悬挂好。碑石还在山上,等运到后,再画好其长宽尺寸,连同碑文上奏,请康熙帝赐书。就广仁寺住寺喇嘛的人选,鄂海和博霁在西安城里仔细挑选过,但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他们不熟悉外地的喇嘛,所以请求康熙帝予以选派。康熙帝指出,他选好喇嘛后再派该喇嘛到西安。[?]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念佛放生中心 念佛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