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放生步骤,湖南宗教界热议宗教中国化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5 浏览:206次

一、给胎儿放生

1、2019年3月29日上午,湖南省民宗委组织召开全省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主任徐克勤主持会议并讲话。省民宗委副主任何其雄通报情况,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以及各全省性宗教团体主要负责人和秘书长参加会议。

2、会议认为,我省宗教中国化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特别是过去的一年,全省宗教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讨推进宗教中国化的路径和进程,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讲话,积极开展讲经解经和神学思想研讨,大力开展“五进五好”主题活动,不断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有成绩,成效明显。

3、会议指出,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宗教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各宗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根本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宗教工作的重要内容。全省宗教界要围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主题,写好“我省宗教如何推进中国化”的文章。一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二是要配合各级党委政府依法治理好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要进一步细化、实化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具体措施,四是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宗教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服从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4、会议强调,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必须创新工作方式,思想上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浸润,组织上要充分发挥宗教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法治上要坚持依法办教,实践中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用心用力推进。

5、各全省性宗教团体主要负责人从“强化政治认同、强化制度保障、强化文化浸润、强化正信引导”等方面,汇报了各教在推进宗教中国化实践上所做的努力和探索。大家纷纷表示,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发挥宗教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自觉抵御渗透,坚定不移走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引导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为维护我省宗教领域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6、鬼节·湖南民俗·目连戏

7、□孙文辉《艺海》2007年第02期

8、中国人的“鬼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汉族最隆重的传统鬼神祭祀节日。道教称之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而西方的鬼节在公历每年的10月31日,被称之为“万圣节”。这个节日,是鬼怪们欢乐的日子。

9、道教将全年的盛会分为三次,合称为“三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孽,让他们能够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10、按照道教的说法,玉皇大帝掌管着人间的大事,他不断派神仙下凡来考察人间的善恶。这些神仙除了人们熟悉的灶王爷,还有“三官”——天官紫微帝君、地官清灵帝君和水官洞阴帝君,他们分别在三元之日下凡来到人间,考察之后向玉帝汇报。这种考察被称为“考籍”。

二、心存放生功德

1、道教掌管鬼节的地官青灵帝是七月十五出生,而且分管人类的品德考察,并有着为悔过者赦罪的使命。因此,鬼节也有人类“赎罪”的文化内涵。在道教的法事中,法师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济。按道教的传说,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地官来到凡世,考察人间善恶,因此各地道士都举行"普度"祭仪,超脱鬼魂。这就是道教举行的“中元普渡”。这一天,地官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来,根据神仙、凡人、万类生物平时的表现,一一勾点,记录在案,以便赦罪免刑或加重处治。

湖南放生步骤,湖南宗教界热议宗教中国化

2、在民间,到鬼节这一天,人们将供奉食物及焚烧冥纸,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各色鬼魂,以化解他们的怨气,不致于祸害人间。人们在鬼节到来时特别地谨慎与虔诚,这也与地官的录奏有关:人们不诚恳认真地对待来自阴间的鬼魂,其人品就得打上问号,这样,上天就会惩处他们的过错。

3、七月十五日既是道教节日,又是佛教节日。与道教的“考籍”不同,佛教在这一天进行“自恣”。

4、道教的“考籍”面对的是十方国土上的神仙、凡人及万类生物,而佛门的众僧要在七月十五举行集体性的忏悔,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5、佛教每年都有一定时间的安居期。汉化的佛教规定从农历的四月十六日开始安居,到七月十五安居期满。这一天,众僧聚集一堂,由他人检举揭发自己小小大大的不当之举,同时又进行自省,从而忏悔。这种行为称为“自恣”。“自恣”即有“敞开自己的心怀”之意。因此,七月十五又为“僧自恣日”或“佛欢喜日”。

6、佛教的盂兰盆会十分隆重。在七月十五之前,佛家要建起三坛,即中元坛、普施坛和孤魂坛。七月十五日清晨,法事主持人要带领众僧人吹奏唢呐、敲起大鼓、木鱼、引磬、铃铛,开始“演净”,即净坛。接着开坛诵《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等佛经,用黄纸书写疏文。继而举行引鬼魂入坛仪式,读疏文。诵《往生经》、《三真言》等经。最后由盂兰盆会的功德主宣布开会。接着“开忏”,诵《慈悲水忏》经文。《慈悲水忏》一般是在家居士为了消除以往冤孽,忏悔今生罪过,请僧人到其家中设坛举行。到了晚上,普施开始,延至深夜。先放一台焰口,然后烧法船、放河灯。

7、“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倒悬”。盂兰与盆组合为一个词便为“救器”,即“救倒悬之器”或“救倒悬盆”。它的形状在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所介绍:“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它的作用在宋人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中提到:“俗以望日具素馔享先,织竹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焚之,视盆倒所向,以占气候。”这其中的“具素馔享先”告诉我们,盂兰盆在俗人的眼光看来,是安放百味素食、用以祭祀祖先的器物了。

8、早在西晋时期,佛教《盂兰盆经》就被译成汉文,并得到广泛传播。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我国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9、七月十五的“放焰口”民间习俗同样源于佛教。在佛教中,地狱是六道轮回中的恶道,名曰“闪多”;盘踞在恶道上的都是些“由造作增长增上悭贪身语意恶行往彼生故,感饥渴业”(《法苑珠林》卷第六的饿鬼。这些饿鬼都是腹腔无比巨大而咽喉小于针孔,见到饮食虽然穷吃饿吃却无法饱肚,永远处在饥渴状态,蒙受极大的痛苦。因此他们的口中经常吐着猛烈的焰火。民间鬼节扮演“放焰口”就是模仿的这些饿鬼。

10、佛教称鬼节为“盂兰盆节”。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这样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摩诃目犍连(俗称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她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助,佛祖被他的孝心感动,授给他《盂兰盆经》,并告诉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亡魂。目连按照经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饿鬼再也不敢来抢夺。(转引自宗力,刘群编著《中国民间诸神》P55,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念佛放生中心 念佛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