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鱼的人都是什么人啊,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12-14 浏览:665次

一、长春哪里放生鱼最安全的

1、问: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2、答:宇宙人生的真相,从佛法的纲领来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是指空间,三世佛是指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诸佛就是现在的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有佛性皆当作佛。’这是佛经中对我们的开示,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众生都是未来佛,而法身是一切诸佛的根源,法身是能生,一切诸佛是所生,所以称共同一法身。法身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是真实永恒的,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迷了法身就称众生,悟了法身就称佛。过去悟入法身的人,称过去佛;现在悟入法身的人,称现在佛;我们众生是未来佛,未来要悟入法身就能成佛。

3、初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4、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牛兔鸡狗猪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又称"人日"。其中十二生肖里的丑牛、卯兔、午马、未羊、酉鸡、戊狗、亥猪等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的六畜,奉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生命"守护神"。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人日:指阴历正月初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5、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是给我们做榜样的。我们学佛,就应该学他那个样子。首先他给我们示现,把世间的荣华富贵、名闻利养统统放下。

6、他是王子,他却选择出家。你说王位,想争取的人有多少?他是已经得到,他舍弃。他为什么舍弃王位?为什么要舍弃荣华富贵?因为他知道这些求欲望的心理、行为,都属于轮回业。轮回苦,你不知道,他知道。

放生鱼的人都是什么人啊,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7、人活在这个世间,什么是人生意义?什么是人生价值?世间人全都搞错了。诸佛菩萨,古圣先贤,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人生真正的意义跟价值,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灵性。

8、这一生的时间不长,只是数十寒暑,你要是所行的都是逆道,都是违逆自性,你这一生纵然得到荣华富贵,你来生必定往下堕落。生死轮回,佛说得很多,现在西方人也说得不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不教我们别的,他教我们不断地提升灵性。

9、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人有没有生死?没有。有没有来去?也没有。你在六道里头舍身受身,从无量劫到今天,还不是你吗?你哪有生死?你只是在六道里头不断地换身体,这是真的!

10、这就是告诉你,身体有生死,有生灭,灵性不生不灭。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知道没有生死,只是换个身体,你就不会贪生怕死!学佛的人,说老实话,最大的安慰,就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知道没有生死。

二、坚持放生必发大财

1、没有学佛的人贪生怕死,对这个死非常恐惧!学佛的人晓得没有生死,只是换个身体。如果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那个身体愈换愈好。我这一生是人身,来生换的是天身,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修得最好的到极乐世界换成菩萨身,愈换愈好!

2、但是,你要是造作罪业,那就差了,你的身体愈换愈糟糕,现在是个人身,来生换成畜生身、换成饿鬼身、换成地狱身,愈换就愈糟糕!

3、

昨天讲了大放生,可以向社会做正面宣传,因为放生物命多,救的物命也多,也有更多的物命能够皈依佛教,种下成佛的善根。今天讲讲小放生有哪些好处。

4、做小放生是非常方便的,平时我们有空,上菜市场转转,花点零花钱,或者几个朋友或家人相约一起去菜市场,从菜市场上把将要被杀的物命救下来,不管能买多少都可以,然后拿去做仪轨放生。如果不会放生仪轨,可以帮物命简单地念念佛号(即念南无阿弥陀佛,多少遍取决于自己的时间)和念念三皈依(即简单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般念三遍就可以了),然后直接放掉。念佛号和三皈依,每个人都会的,这样放生简单方便,虽然没有做完整放生仪轨,但却是实实在在地从屠刀下救命,功德无量。

5、其实,我们翻遍所有的佛经,没有哪部经典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有任何的数量要求,无论是念经,还是念佛,还是放生。任何事情,如果我们用利他的悲心去做,都是功德无量的。放生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用单纯的救命心态去帮助他人(放生时不要太考虑自己能到多少功德,事情做了,该是你的功德一定是您的,因为因果不虚),哪怕您只救了一条物命,功德同样是无量的。

6、自己几个人做放生,自己买,自己亲手放,受到外界的干扰小,心理清净,而且亲手放生,这样更能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大家知道用清净心做任何功德善事,不掺杂念,效果才是最好的,我们平时念佛诵经也是一样,很多大德要求我们念佛诵经时,心里清净,放生也一样。自己放生,不同于大型放生。大型放生,需要考虑的事情多,如放生种类,放生数量,放生价格,放生地点等等,有时还要防止他人因为不懂而诋毁。其实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平时做做小放生,实在是很方便的事情,甚至没有钱的人,可以去菜市场找那些掉在地上无人要的生命,拿去放生。

7、相信每个人都能抽出一点时间,找出一点零钱,大家都试试做做这样小型的放生吧。后面我们还会谈谈放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8、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

人生的第一件事,应是追求‘智慧’。这里说的‘智慧’有别于‘聪明’与‘天才’,所谓‘智慧’,乃是由那光辉圆满的灵性所流露出来的一种领悟力;有了这领悟力,则万事万物在它之前,了了分明,无所遁形,所以,它能领悟一切真理而无所遗漏。灵性和领悟力与真理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的东西。譬如镜子一样,一面平坦光滑而无尘垢的镜子,我们可比作‘灵性’;镜子有‘照’的功能,我们可比作‘领悟力’;所照见的物像,可比作‘真理’。所以,一个灵性未经启发的人,我们不认为他有智慧,正如我们不认为遍布灰尘的镜子有‘照’的功能。启发一分的灵性,才可以有一分的智慧,才懂得一分的道理;启发十分的灵性,才会有十分的智慧,才懂得十分的道理。所以我们说某某人不懂道理或不讲理,与说某某人无智慧,或说某某人无灵性,意思是一样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人生最宝贵的是灵性或真理。

然而,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智慧而不强调灵性或真理呢?理由是:智慧乃是一种能力与作用,在三者之中,它居于枢纽的地位。有了灵性,若不加运用、训练,依然不会有智慧,依然不能了悟真理;正如镜面虽无尘垢,若不用以照物,依然不能发挥它的用途,不能显现各种物像。

智慧乃是以全体的灵性为根本,所以它与‘聪明’和‘天才’有所不同,因为‘聪明’二字乃系耳聪目明之谓,偏指感官的发达。虽然所谓‘聪明’有时意谓‘较高的智商’,毕竟不如智慧之圆满与深沉,因为,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我们不会形容佛、菩萨为‘聪明的人’,而形容他们为‘具有大智慧的人’。至于‘天才’,往往指某方面的天赋而言,如天才音乐家、天才数学家。固然,圣哲多具天才,但天才并不等于圣哲,因为圣哲的智慧具有全面性与统一性。

根据儒家的经典,我们可知儒家也把智慧列为第一优先。如《中庸》讲三达德,亦智为第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之意为明白本有的光辉的德性,亦即启发灵性。

搁置圣哲的言论不谈,当我们静心而思,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领悟到智慧的重要性。试问有了智慧以后,我们还怕没有办法、没有希望吗?有了智慧,则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则人生一切问题都会豁然开朗,虽不一定能一时获得解决,却总有解决之日。宇宙人生的问题不外乎以下三种形式:‘……是什么?’‘为什么……?’‘如何才能……?’比如说:‘权力是什么?’‘为什么人会热衷权力?’‘如何才能获得权力?’‘快乐是什么?’‘为什么有人会不快乐?’‘如何才能获得快乐?’无边无尽的问题都逃不出这些形式。一旦有了智慧,问题都可得到解答,然后进一步解决。

关于名利富贵……乃至男女爱情对人都是利弊参半,都有副作用与危险性。这些东西被人所享受,但是拥有越多,则越容易招灾惹祸。如何能拥有这一切而不致于招灾惹祸,就看拥有者有无智慧。有了智慧,则他的言行做法都能合理合情,妥贴稳当,则世间种种身外之物在他手中都能获得最佳运用,而不致为他引生烦恼。而且,在取舍之间,他能有明智的决定,在必须舍弃之时,他也不会黯然神伤,神魂颠倒,这是因为智慧发挥了作用。

当我们静心观察,我们可以知道,举凡古今圣哲,大都是提得起,放得下的人。当他们居高位、掌大权、享受厚禄之时,他们都能善用其声望、权力和地位,担天下之重任,发挥一己之长以利济生民;若不幸而时不我与,小人道长,他们也都能‘遁世无闷,不见知而不悔’(《易经》语),悠游林下,了其余生。道理安在?一言以蔽之,曰智慧而已矣。诸位也许会问,为什么智慧能使人看得开、放得下呢?原因是:智慧根源于灵性(亦即无我),灵性一经启发,则小我观念日渐淡薄,其心广大开阔,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庄子语),能‘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孔子语),其境界是‘圆满’、‘光明’、‘空灵’、‘轻松’、‘自在’。其精神能力达于最高,所以能化解许多无谓的烦恼。此时他不必再重视物质、声名、地位、权力,他所需要的只是最低限度的物质条件而已。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的确,我们的躯体有限,容量有限,只要精神修养提高,智慧显现,我们原无需太多的物质,当然,更不需要虚名来安慰自己,权力来陶醉自己。一个君子,或是一个圣贤,如果他也追求财富、权位、声名的话,那么他一定是要借财富、权位、声名以完成他的伟大理想,护国利民,而不是用这些东西来填补私欲。

反过来看,一个没有智慧的人,那么他肯定是个对万事万物执迷不悟的人。他一定活得很痛苦,没有希望,一定得受人愚弄,受环境摆布。他不能自甘淡泊,他的欲望极高,可是他不知如何去获得所欲之物;若一旦得到了,反而招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他不知要如何处理、运用;若一旦失去了,更是懊悔不堪;这就是所谓的患得患失。以钱财为例,一个缺乏智慧的人,没有钱他感到苦恼,有了钱往往苦恼更甚,有了钱再失去,其苦恼又复加倍。他可能财迷心窍,挺而走险,然后误蹈法网;若侥幸而成暴发户,便穷奢极欲,沉沦酒色,乃至玩物丧志;或者因不懂理财而旋复失去,到头来往往落得身心交瘁,狼狈潦倒,其结局甚至比原先贫穷的境况更糟。何以故?无智慧故。举一反余可类推,我们可以了解无智慧之人真是一无是处。推而言之,他们有钱是苦,无钱也是苦;生病是苦,健康也是苦;孤独是苦,群居也是苦;做事是苦,闲著也是苦;有地位是苦,无地位也是苦。总之,他们提不起也放不下。

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对人生有最合理的安排;他能明白事物的本末先后;他能在各种场合中说出最适当的话,做出最适当的事,表现最适当的态度,他能应付各种问题;他能见微知著,鉴往察来;他不但能自知,也能知人,所以他对己对人都不会低估,也不会高估;他能慧眼识英雄,也能慧眼识小人;他深悟人性所具的潜能皆无限而平等,并深知人人成功的可能性相等,所以他知道没有理由自卑,同样也没有理由自大;他深知道德之重要性,故随时提倡道德;他了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语)的道理,所以他具有民胞物与的精神,不仅爱家、爱国,也爱全人类,而且能推而爱万物。

一个国家需要有睿智的领袖,一个学校需要有高明的校长和教师,一个家庭需要有明理的家长,一个男人需要有贤慧的太太,一个女人也希望嫁给有灵性的丈夫(呆头鹅怎会受欢迎?)。世界上有哪一件事不需要智慧去完成?有哪一门学问不需要智慧去领悟?有哪一个人不需要智慧?有哪一个人不希望以智慧者为领袖、为师长、为配偶、为上司、为属下、为朋友?

名利富贵对拥有者多少会有副作用和危险性,容易招灾惹祸;惟有拥有智慧的人不必担当什么风险,因为智慧本身即是出险的舟筏。而且名利富贵往往须由争取得来,到手之后便为众矢之的,所以难得易失,难保久远。智慧之为物,求其在我,不必与人争夺便能拥有,既有之后,不怕被人掠夺,因为它无声无臭无形;而且真正的大智慧总是深藏若虚,不尚卖弄炫耀,所以不怕招来嫉妒、攻击。有人说,智慧愈高则烦恼愈多,那是因为智慧未成熟的缘故,智者也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遭到讥讽、毁谤、歧视,但是这些讥讽的冰、毁谤的雪、歧视的霜都将在智慧的日轮之照耀下,在心中消融无踪。

智慧是诸德之母,一切美德若无智慧为其眼目,必多趋于邪路,所以说:‘诸德如盲,智慧为导。’今聊举数例以明之:不智之忠是为愚忠,不智之孝是为愚孝,不智之信是为迷信,不智之爱是为痴爱,不智之仁容易被人利用,不智之勇往往自召其祸,缺乏智慧的果决名为武断,缺乏智慧的坚定名为顽固,精进而缺乏智慧可能愈精进而入邪愈深,创新而缺乏智慧往往只是表面功夫、换汤不换药。

真的,当我们踏上人生的宽广大道,内心会有多么美妙的感受!但是若不能开启智慧的大门,这条宽广大道在哪里呢?

因此,佛门提倡三学,又称戒定慧三学,或三增上学。三学可以说是统摄所有佛教修行内容的总纲,任何修行法门都可以归属于三学之下。增上戒学:又名增戒学、戒学。指止恶行善,不断维护、提升身口意业的端正与清净。增上心学:又名增上意学、增心学、增意学、定学。指克服精神的散乱、昏沉,而达到精神的凝定与专一。增上慧学:又名增慧学、慧学。就是了解诸法的真实相。三学是相资而不可或缺的。戒是定的资粮,定又是慧的资粮;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止观双修,由慧得解脱,这是佛教的通说。

9、放生,在美国人看见,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为什么要放生呢?我告诉你们,放生,就令众生得到自由,不在笼里边圈着了。

10、又者,放生也就是“放我”;因为我和众生是一体的,众生也就是我、我也就是众生。好像我自己若被人圈到笼子里,你说是不是很不舒服的?没有自由了,很不高兴,希望被人放开。自己被人圈到监狱里,也不愿意在那里头住,所以我不愿意到监狱里头去,我也不愿众生在笼子里头。因为我和众生彼此有一种“同体”的感觉,所以要放生。这又是一个讲法。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念佛放生中心 念佛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