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是最大的放生,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2 浏览:615次

一、养殖的鸽子能放生吗

1、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2、见性就是完美的、圆满的、清净的生命。不离自性,本自有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性开脱,什么都没有挂碍,了知一切法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为物累,不会把相变成一种累赘。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我们这辈子贫穷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没智慧,没有智慧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没有钱忍耐一下还熬得过去,没有智慧的话有钱也活得很痛苦。

3、过去每天都追求财、色、名、食、睡,现在就不一样了,我执没有了,法执也不存在了。你今天能够耐得住生、老、病、死、爱别离、冤憎会、求不得苦;别人来侮辱你、辱骂你,你一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这个就是真功夫。死亡并不可怕,它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天生了重病,送进加护病房,真正上了战场,还能保持这样的定力,你也不在意舍掉这个臭皮囊,那么你是真正入道的。身体的健康来自一颗完美的心灵,学佛有了智慧就拥有一颗完美的心灵,从完美当中取出完美,剩下的依然是完美。

4、在五戒中,杀生被列为第一位,罪业最大,相反放生的功德也最大,因为众生最爱惜的是自己的生命,就是一个小虫子它也害怕危险,要维护自己的性命。我们伤害了众生的性命,与其结下的怨仇最大,因为现在我们为人身,我们的力量比较大,小生物、小动物它们的力量微弱,我们可以肆意地地伤害它们,我们的手指动一下,脚落一下,有的生命就没了,但等到它们有能力的时候,因缘成熟了,它们必会要我们去偿还。放生时,我们就是在救它们的性命,它们必会感激,等到它们有能力的时候,也必会报答我们。放生是无畏布施,可以使我们自己身体健康、长寿,放生积累功德最快,又可以使我们一切如意。?

明心见性是最大的放生,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5、在放生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救了放生的生物的性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帮助了许多人减轻了罪业及阻挡了其造业。就说我们放生鱼类吧,如果我们不放生,它们的死亡过程是什么?捕鱼者从江河湖海中捕捉到它们,然后卖给卖鱼着,卖鱼者在各大超市、鱼市场等等出售它们,随后个人或饭店去买,杀死掉,然后顾客或是家人、朋友吃掉它们。这个过程中,多少人造了业?以后要不要承担果报呢?我们现在买下了这些鱼,放生了,捕鱼者和卖鱼者的罪业减小了,买鱼者和吃鱼者造业的机会被断除了,我们的放生会有这么多人在受益!?

6、有些不信佛的人看到放生的场面时,不能理解,不以为然,会说:“反正都会死,为什么要费这个力气?”那么既然如此,每个人最终也会死亡,有病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去医院,是不是也白费力气呢?这些人不珍爱动物的生命,亦不懂得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的道理。?

7、放生的时候最能够培养我们的善心和慈悲心,看着在死亡路上挣扎的生命,一旦获得了自由,就会欢喜跳跃,我们也会被感染和感动,并觉得非常开心,善心会自然流露,长期坚持放生,慈悲心会增长,越来越能够体会到众生的疾苦,我们的心胸才能开阔,心量才能放大,更能容忍他人的习气和错误,也会慢慢地断掉自己的恶行。自己造业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以佛、法、僧三宝为对境和以众生为对境。总体来说,我们以三宝为对境造业的情形相对较少,以众生为对境造业的情况很多,在放生中,我们会生起怜悯心。当对众生怀有强烈的怜悯心的时候,即便是自己受到别人的伤害,我们也会宽容,放下怨恨。?

8、在放生的时候,我们给这些生物进行皈依,诵经文,给它们种下了善根,帮助它们跟佛法结上缘,这样有朝一日,它们获得人身的时候,也能听闻佛法,获得解脱。?

9、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常常放生,同时也有更多的人爱惜生物,我内心无比欢喜,愿大家在自己能力范围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多放生,在这个过程中,受益最大的还是自己,放生能够很快消除自己的业障,快速积累功德资粮,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折磨和痛苦,违缘消除,顺缘具足。

10、热心于参禅的人,因急于要明心见性,往往忽视了功德修养,以为只要明心见性,就算成佛了。个中误解有

二、家里进壁虎该不该放生

1、这里的功德包括福慧两个方面。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说明:

2、修养功德是为了更好地见性

3、见性并不是赁空成就的,它需要各处福德资粮和加行具足才行。天台宗讲,修行首先要具五缘(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息诸缘务、得善知识)、诃五欲(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弃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没有这些条件,要进道几乎是不可能的。唯识宗也讲,在真正地见道修行之前,还必须有一个艰苦的积累资粮的过程,这就是资粮位和加行位。没有这两个位作基础,见道位是没办法进入的。再看六祖慧能大师,虽然他特别强调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并以此作为立宗之本,但是他同时也特别强调要培福修慧。大家只要翻一下《坛经》就明白了。

4、为什么祖师们都一致地强调要修养功德呢?因为一切法都是因缘法,修行也不例外。要获得一个好的外在修行环境和内在修行素质,自己不去努力地与人为善、自觉利他、培福修慧,又怎么可能得到呢?更何况,障蔽人心、使人不能明心见性的许多烦恼习气,如贪、瞋、痴、慢、疑等,若不依止于修养功德,如慈悲利他、布施忍辱等菩萨行,是很难消除的。修行人若一开始执于空慧,自我封闭,拒斥正常的社会交往,厌弃正常的世俗事务,对周围的人不闻不问,麻木不仁,这样做,会给自己的修行带来许多逆因缘和诸多烦恼。

5、当然,这并不排斥,功德修养到一定阶段,隐迹专修,用功加火。当福慧资粮具备了,为了摆脱爱欲、名利、世务的缠绕,而主动地摒弃外缘,独居静处,用功参究,以期明心见性,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明白、摒弃外缘、独居静处,只是方便,不是究竟,更不是目的。

6、见性是为了更究竟地圆满功德

7、见性并不排斥功德修养。一方面,功德修养可以成为明心见性的助缘,甚至是明心见性的基础;另一方面,只有真正明心见性了,功德修养才能够达到究竟圆满的境地。禅宗强调明心见性的重要,并没有否定功德修养的价值,相反,其目的倒是要求修行人要站在明心见性这一更高的角度,来完成功德修养,以便趋向无上菩提。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认为明心见性之后,便万事大吉,一了百了。还有一个“悟后起修”的过程。明心见性仅仅相当于唯识宗五位修行中的通达位(即见道位),离究竟位(佛果)相去甚远,中间还必须经过修习位(即修十波罗密,断十重障,超越十地)。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成佛必须是福慧圆满;有慧无福不能成佛,有福无慧同样不能成佛。圆满的福体现在自利利他,圆满的慧体现在自觉觉他。所以古人讲,修行要福慧双修。福慧双修就是悲智双运。所谓修悲者,就是要恒顺众生,利乐有情,拔众生苦,即修养功德是。所谓修智者,就是要定慧等持,止观双运,体道证真,即明心见性是。

8、所以说,明心见性还不是究竟。还必须在见性的基础上去圆满福德的修养。没有见性之前所修养的功德,因没有断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是有漏的,只能称为人天福业。明心见性之后所修养的功德,才是真正的无漏业。所以《金刚经》上讲,若人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布施,其福德超过以恒河沙珍宝布施之功德。可见,在明心见性的基础上行一切善法,是获得佛果的必经阶段。换句话来说,究竟圆满的福慧庄严,只有在明心见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明心见性之后,还必须继续加强功德的培植。不过这种培植不是有心的,而是无心的。明心见性之后,可以自在、圆融地把生活和修行结合起来,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可以让更多的人趋向开悟、解脱,可以让世界更和谐、更光明。这是一个不求功德而自成无上功德的过程。

9、明心见性与功德修养实际上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推进的过程。这一点可从六波罗密中看出。

10、六波罗密不仅是修养功德的具体过程,同时也是明心见性的用功方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践行六波罗密,既可以对治自身的无明烦恼,消除宿世的业障,同时又可以饶益有情,摄受众生;而这些正是明心见性、成就无上菩提的必要条件。例如,六度中的第一度布施可以用来对治悭贪,利益众生;持戒可以防非止恶,奉行众善;忍辱可以灭尽瞋怨,增长慈悲,不损恼众生;精进可以对治懈怠,远离诸不善法;禅定可以对治昏沉、散乱,引得内心安住;般若可以对治愚痴、不正见、契入诸法实相,树立正信、正见、正行等。由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拓展我们的心胸,提高我们的定力,开发我们的智慧,所以,欲求明心见性,非行六度不可,而这行六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修养功德的过程,二者是二而一的关系。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念佛放生中心 念佛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